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食品科技 >

积极防范进口冷链食品病毒传播风险 京东零售建立全链路质量管控模型

时间:2020-08-27 00:20 浏览:

  央广网北京8月19日消息 日前,广东省深圳市发现1份从巴西进口的冻鸡翅表面样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8月13日,陕西省西安市1份厄瓜多尔进口冻虾的外包装被检测出新冠病毒。据不完全统计,自7月以来,国内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事件,均与进口冷冻生鲜相关。   为什么进口生鲜外包装上多次发现新冠病毒?是否存在疫情传播风险?应如何预防疑似食品来源的病毒感染?   多位专家表示,食品加工的环境、运输、流通、销售环境中存在新冠病毒,食品就有可能因为交叉污染或二次污染而被污染,但还没有从食品表面阳性样品分离培养出活的病毒。民众需要基于科学的角度出发。加强食品安全预防意识的同时,不要过于恐慌。防范进口冷链食品疫病传播风险,需从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三方着手,确保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概率极低 科学防范最重要   针对大众关注的进口冷冻生鲜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问题,多位专家提醒民众科学防范,不要过于恐慌。   钟南山院士日前建议群众要注重冷冻肉类和鱼类的接触,要勤洗手,“进口食品传染比较少见,不要太夸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称,想要证明病毒通过食品感染,需要拿到活的病毒,但还没有从食品表面阳性样品分离培养出活的病毒。另一方面,食品感染也存在剂量因素,并不是碰到一两个病毒就会感染,需要一定的病毒量,这方面同样没有任何剂量与感染的证据。   “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特别是疑似食品来源的病毒感染,需要基于科学的角度出发。加强食品安全预防意识的同时,不要过于恐慌。” 陈君石表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认为,目前国内发现的进口食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多来自南美洲,与当地疫情严重、冷冻海鲜等食品加工过程较容易污染有关。“冷冻海鲜产品通常储存在低温的环境,而环境的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所以容易在冷冻海鲜产品中或者其包装上发现新冠病毒。”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的样本均为冷冻海鲜产品的外包装,对此梁宗安表示,“通过各地对于大量样本的检测发现,病毒并未在冷冻海鲜食品‘体内’检出,就说明食品本身被病毒污染的几率非常小,也就说明病毒通过食品传播的几率比较小。”   多管齐下防范进口冷链食品病毒传播风险 京东建立全链路质量管控模型   多位专家向记者表示,防范进口冷链食品疫病传播风险,需从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三方着手,确保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既然新冠肺炎疫情有通过进口冷链食品传入的风险,会否考虑暂时停止从疫情严重国家进口冷链物流食品?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此前曾回应称,增加食品农产品进口是我国实施积极进口政策的重要内容。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沟通协调,从源头上管控好进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卫生及检测一直是京东最为重视的话题,特别是疫情暴发以来,京东便启动了‘0死角管控’制度,全方位保障安全。”京东零售集团7FRESH生鲜业务部总经理唐诣深向央广网记者表示。   唐诣深表示,京东生鲜在检疫检测方面前后投入早已超亿元,全部用于生鲜品类、库房和线下店员工的全员定期核酸检测上,并制定了完整的核酸检测计划和报告机制。而对于大众更为关心的进口商品,京东生鲜也已完成在库进口商品的多轮检测,全部阴性无异常。   其次,京东生鲜拥有从供应商管理、流通环节管理、物流配送管理、售后管理的全链路质量管控措施,让每个环节都在可控之下。   京东生鲜还开展全品类溯源,打造放心菜:线上可视化溯源,让消费者直观看到商品的原料、生产加工、检验过程。“像海鲜产品,从捕捞、贸易、流通到成品,每一个环节的信息都将以影像,图片或者文件形式呈现出来;同时,线下贴码信息查询,采用区块链防伪技术,让消费者买到真正安全的好产品。” 唐诣深说。   在选购和处理进口冷冻食品方面,消费者也需要做好自我防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宁建议公众牢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做好食品安全的五点要求,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